初寫《北京滅亡》時,對佛教還不算很清楚,懂得一些又不懂得一些,很想瞭解卻不得要領。
        曾經去參加禪坐班,卻發現該團體是以佛教為幌子、裝神弄鬼的個人崇拜斂財事業,主持者明明是「在家人」還自稱「禪師」。
        雖然如此,從以前對佛教就很有好感,因為沒有其他宗教的道理,能像佛理一般解除我對世間的種種疑惑,當年偶爾有機緣遇上,便覺得有如甘露淋上頭頂。只可惜,我一心想入門,卻找不到正確的門,還碰上那種「附佛外道」,要不是事前暸解一些佛理,還真的會上當。
        整部「滅亡三部曲」,是主角正思的探索與昇華,也是我尋覓、認識佛教的過程,正思的疑惑,正是我的疑惑,但我是一介凡人,只能憑小說人物完成我完成不了的事。
        三部曲中有四位重要的出家人:正思、明月、慧施、然頭(另有一位法航,不算重要)。他們的法號都有意義。 
正思
        正思是整個三部曲的主角,他的法號出自佛陀所說的「八正道」,亦即八種修習成為聖者(阿羅漢)的道法,分別為:(一)正見,正確的知見(二)正思惟,正確的思考(三)正語,正當的語言(四)正業,正當的行為(五)正命,正當的職業(六)正精進,正當的努力(七)正念,正確的觀念(八)正定,正確的禪定。第二項就是正思。
        當初寫時,並沒預先設想正思會不走中國佛教常說的成佛之路,而是立志成為阿羅漢,沒想到一開始為這位主角命名,竟早已埋下結局的種子。所謂阿羅漢,是修成斷除一切頰惱、不再被生死所約束,正思想成為阿羅漢,因為據說阿羅漢有一劫(約十三億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)壽命(明日p99),然後才進入涅槃,如此他就可以觀察歷史的軌跡,找出失落的歷史環節「大空白」(明日p109)。
        那個時代的出家人通常修習淨土宗,以期念佛念到一心不亂,能往生(活著去,不是死了去)到阿彌陀佛建立的「淨土」(極樂世界)去,正思卻走回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弟子們的老路,也是當今南傳佛教所走的路。但當他真正成為阿羅漢時,他的初衷也已經不那麼重要了,因為世間萬物的生、住、異、滅是必然的現象,所以他也不執著原本的想法,最後學習古代的某些阿羅漢,等待下一佛在五十六億年後出世。 
明月
        在《楞嚴經‧卷二》中,佛陀手指明月,對聽法的眾人說:我指著的是月亮,可是你們卻只顧觀察我的指尖。原文為: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,彼人因指,當應看月。若復觀指,以為月體,此人豈唯亡失月輪,亦亡其指。」以手指譬教(文字),以月譬佛法,諸經、論常以指月一語警示不要對文字和名相(專有名詞)之執著。
        又,《楞嚴經》中以「真月」比喻佛性,以「水中月影」比喻反映出的世間萬象。因此,「明月」的命名,代表著純正的佛法。
慧施
        在修行成佛的過程中間,有稱為「菩薩」的階段,細分之下又有大約五十五個階次,無論如何,「菩薩」代表了「救度一切眾生」,阿羅漢與菩薩相比,看起來比較著重自己度化自己。
        菩薩欲救度一切眾生,有所謂「六度萬行」的道法,六度又稱六波羅蜜,分別為布施、持戎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第一項「布施」又可分類為(一)財施:以財物救濟他人(二)慧施:用正信佛法教人斷惡修善(三)無畏施:解除他人的畏懼,使其安心。
        慧施的法號源自三種布施,布施之意類似「給予」,所以三種布施就是給予財物、給予智慧、給予安心。 
然頭
        他們三人的法號,也是我學佛過程中提醒自己的原則:正思代表正確無邪見的思惟,明月代表真正的成佛之法,慧施是我向來的行徑,將知識傳授下去(不論是當牙醫、寫作或指導中學合唱團)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,就是要不間斷的努力,因此才會在《諸神滅亡》出現「然頭」這個人物,當時我已對佛教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了。
        然頭的法號,出自平日早晚課唸佛經時,結尾時所唸的<普賢菩薩警眾偈>,全文如下:
        「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?
        大眾當勤精進,如救頭然,但念無常,慎勿放逸。」
        「然」是「燃」的本字,「然」字下方四點就是源自「火」字(比如煮、煎、熬等亦是如此),然而,它被借用之後,就只好另加一「火」以表示與火有關。
        普賢菩薩勸人精進(六度之一)修行,要精進得像頭上著火那一般緊急,為何緊急?因為世間無常,誰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