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上華文時讀到有「三言二拍」,圖書館有,於是借了來看,一看則驚艷不已,一發不可收拾,將五本書全部找來,貪婪的讀完它。後來乾脆買來放在家中,時不時重溫,每每都有新發現。
    如果有人不知何謂「三言二拍」,且不妨介紹一下,那是明朝的短篇小說集,「三言」乃指馮夢龍所編寫的《警世通言》《醒世恆言》(又稱「古今小說」)以及《喻世明言》,「二拍」是明朝末年凌濛初所編寫的《拍案驚奇》《二刻拍案驚奇》。
    「小說」者,從六朝神鬼小說發展,情節愈來愈曲折、技法愈來愈複雜,到唐朝有「傳奇」,宋朝出現說書的稿本「話本」,到了明朝,馮夢龍將「話本」整理,又以話本形式寫小說,才有「三言」的出現。
    話說回來,《西遊記》《水滸傳》等也是明朝的小說,也繼承了宋朝話本的形式,在故事最精彩的時候打住,「欲知後事如何,留待下回分解」。這是宋朝說書人要吊聽眾的癮,明天再乖乖付錢來聽接下來的故事,但寫成小說時,只需翻下去繼續看就行了,這種長篇的「擬話本」稱之為「章回小說」,也就是分成一章章或一回回的。
    宋朝話本演變成章回小說的格式,在今日的華文小說已不復見,只在擬古文的「武俠小說」上可見,但這種分章回講故事的形式卻在電視劇上有所發揮,君不見只有中港台日韓這些「漢文化影響區」有「連續劇」乎?西方就只以一季一季、每集不同故事的方式演下去,只要還有收視率就不停在演(東方連續劇是一早預算有結局的),即使有連續劇,了不起也僅三五集。
    回頭再講三言二拍,寫得真是好看,「三言」是一回一個故事,「二拍」是一回兩個故事,先講個短的做引子,再講個長的。這五本書可說是明朝短篇小說的代表作,文字流暢,即使在幾百年後的今日,讀來也不覺艱澀,我想是因為從說書的話本發展過來,已經充分的口語化,所以如果讀出聲來,更有滋味。不似後來清朝的《聊齋》《兒女英雄傳》之類反其道而行,文字八股味重,讀來反而障礙重重!
    從反覆閱讀三言二拍之中,我學到很多小說技巧,不知不覺中,已化為自已的風格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