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lightness-book  

以前高中時代讀《紅樓夢》,讀不懂,看沒幾回就放棄了。

到了大學二年級,重新拿起《紅樓夢》,不但全本讀完,還重讀一遍,不但為書中人物感傷落淚,還在黛玉大受打擊、形神枯槁後為她痛哭。

談過戀愛,有了分離之苦,才稍稍明白黛玉在想什麼?寶玉在想什麼?襲人在想什麼?

由於曹雪芹的寫作方式,《紅樓夢》裡有許多「隱而不書」的部分,要在眾人對話中領會,才知道話裡有話、故事中有故事,同一部書在十年間讀過五遍,竟每次都有新發現,每次都有新境界!

再去看了幾十本研究《紅樓夢》的「紅學」書籍,方知自己還未發現、還沒讀懂的不知有多少!那些不知翻爛了多少本《紅樓夢》的學者們更強,讀得更深!不過,最厲害的還是作者,曹雪芹窮其一生所著,實在是太強了!

 

反之,米蘭‧昆德拉(Milan Kundera)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寫作方式。

今年,皇冠出版社為他出版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》(Nesnesitelna lehkost byti /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)出版30週年紀念中文版,正逢心情低落,鬱卒非常,在誠品書店一翻之下,才讀幾行,竟當場為之噴淚。

原來,我還沒懂。

昆德拉描寫的手法是單刀直入、赤裸裸的、毫不掩飾的,直接衝擊讀者的內心!

我們可能自以為有品格,自認道德標準高尚,心中不齒主角托馬斯混亂的性生活,但當昆德拉詳細描述他的內心變化,時而直述,時而類似心理分析,時而加以哲學討論,你很難不為之動容。尤其當他描寫特麗莎純真的心境時,我的整顆心都被掏出來了!

他分析四位男女的心理,討論造就他們的幼時背景,讓你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每一個想法都有源頭,都是合理的,他們的每一個決定都是「非如此不可」(Es muss sein!)的。(此乃作者引用貝多芬弦樂四重奏No.16, Op135 in F major之語)

翻閱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》時,每一頁都有揪心之痛,彷彿句句都在撫摸脆弱的心靈。

古希臘哲學家將萬物二分為正負:白是正的、黑是負的;熱是正的、冷是負的......這種例子可以無窮盡的例舉下去。

可是,輕呢?輕是正的,還是負的?昆德拉開宗明義的提問。

古希臘哲學家以輕為正、重為負。

而昆德拉,用了一整本書和兩男兩女,來討論愛情之輕與重。

結論已經寫在書題。

愛情之輕,是生命所不能承受的。

黛玉呀,原來如此,你為輕柔的落花而泣,為花瓣立塚,原來是如此難以承受。

我從昆德拉瞭解了曹雪芹。

曹雪芹執著輕輕的筆觸,將他生命中不可化解的惆悵和痛苦化成書中人物時,原來背負了如此沉重之心。

 

lightness ps. 如此深刻的心理,電影真的演得出來嗎?有機會得找來看看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