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友蘇逸平推薦我讀《秦崩》,說此人看法十分有意思,發前人所未見,例如劉邦他娘在郊外與龍糾纏才懷了他,其實暗示了外遇。

余以為此書又是一本嘩眾取寵之流,近年市場上充斥這類讀物,用有趣的、近乎痞子語氣的方式來說歷史,或許能引發大眾對歷史的興趣,但往往失之嚴謹。

不過,我與蘇逸平常常互相介紹讀過的好書,他必定不會無的放矢,於是,去年赴台,在聯經書店找歷史書時,見到《秦崩》便買下了。

昨天到吉隆坡開會,想找一本可供兩日在飛機、飯店、用餐、上厠所時閱讀的書本,遂從書架上選了此書...

在飛機上一展開,讀了序文,便一發不可收拾。

序文清楚道出他寫作此書的大綱,已令我驚喜,因為這幾年來我研讀張獻忠,正是與他同一想法,希望從當時的歷史現場中瞭解當事人的所作所為。

短短兩個小時飛行,讀了一百頁,心裡還想要讀慢一點,免得錯過了他的重要論述。

翻去作者介紹,方知此人非泛泛,非每天在網路上趕稿催點閱率的寫手,而是紮紮實實讀歷史、學歷史、研究歷史的學者,其一字一句,皆多年功力之層層累積,每一發論,皆有根有據,非空想猜測之辭。

今已讀了兩百頁,全書之半矣,已有以下收穫:

一、秦始皇與劉邦是同一代人,年齡相近。

二、沛縣民風開放,劉邦極可能是他娘外遇的結果。(史書中孔子也是野合所生,此「野合」所指者何,歷來說法不一)

三、自學校時期就誤解秦漢之斷代,以為只是單純之切換(其實每一朝代更替皆如此,明清之際花了六十年,秦漢之際,從統一至統一,也花了六十年),而且中央還夾了一個現今歷史課本沒提的楚國時期,只有司馬遷對此有公正的記述。

四、為何有「亡秦必楚」的說法?原來陳縣、楚地在反秦歷史上有其重要性,以及它之所以重要的原因。

五、六國造就遊俠的產生,秦統一杜絕了遊俠,但反秦又使遊俠重起,六國重生,產生了一個「後戰國」時期。

六、趙高非閹人,而是文武全才,歷史的誤解乃出自後世對「宦官」一詞誤讀,「隱官」誤寫成「隱宮」,以及東漢對宦閹憎恨而產生的曲解。

七、「沙丘之謀」中,李斯、趙高由於過去與蒙恬、扶蘇有對立,而產生種種把秦推向滅亡的算計。

收穫不僅於此,其推論方式邏輯清楚,有學者之風,文字又平易近人,也十分值得學習。

究其原因,恐怕與他後來留學日本有關,日本學習寫史向來有平易近人的傳統。他的論點出自北大歷史系先師之哲發,尤其是「張楚」的歷史,而後來到東京大學讀博士,或許造近了他如今洗練的文風。

作者還循司馬遷之風,實地走訪歷史現場,親臨感受。我還真希望自己有此機會,當年出版《北京滅亡》之後才有機會走訪北京,而寫《孛星誌》時,一次也沒踏上過四川,是一大遺憾!

現在,我該繼續讀完後面的兩百頁了。

建議你也去買一本,真的不錯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