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說「整部」滅亡三部曲有誰是主角的話,那麼會有兩位:一位是正思,另一位就是瑪利亞了。

        瑪利亞是一部量子電腦,而且是量子電腦的原型機(prototype),算是實驗性的產品,因為在還來不及發展成可量產的機種前,人類文明就已經岌岌可危了。瑪利亞被堆積上越來越多的元件,功能越來越強大複雜,最終變成一部巨大的中央管理系統。

        我在故事中時不時提醒,那是一個資源貧乏的世界,一切物資由中央控制,人口不多,各城市之間分隔甚遠,彷若一個個孤島。當時的世界為何變成這種局面?故事中雖未明說,但會不時提提它曾經經過一場「大毁滅」, 然後由瑪利亞重建了人類文明,包括重建人類這支物種

        所以,瑪利亞是真真正正的「創造者」。

        但由於資源貧乏,科技又有斷層,瑪利亞的組成元件獨一無二,所以並沒有多少預備零件可供修理,一旦嚴密控制的恆溫、恆濕、無菌環境遭到破壞,瑪利亞也一步步走向衰老、死亡。

         我創造瑪利亞這號人物,其實是許多概念的混合體。

         首先,為何命名「瑪利亞」?主要是取自西方基督宗教的觀念,謂耶穌之母瑪利亞是聖母,量子電腦瑪利亞重新創建人類文明,有如一位神聖的母親,所以我就借用了基督宗教的這個即成概念。

        追源溯始,我會如此命名,無疑也受了手塚治虫《火之鳥》的影響。

        《火之鳥》系列<未來篇>中,未來世界經核戰之後,殘餘文明避居在巨大地底城市,每個城市由一部巨型電腦掌管,其中一部叫「聖母」,一部叫「哈利路亞」,不過兩部電腦都腦筋不太靈光,邏輯有問題,最終互相進行毀滅性攻擊,導致地底城乃至於人類文明的消滅。

        再者,榮格弟子Neumann所著的《大母神:原型分析》提供了更多啓示,依其分析,今日世界各地宗教之女性神祗如基督教之瑪利亞、佛教之女性觀音等(觀音原形是男子相的),都源自更古以前之女神崇拜,如基督教之聖母抱聖嬰的形象,可追溯到古羅馬、印度等等,觀音的女性形象受到重視,也是母性崇拜之必然。

        這就是瑪利亞的名稱和「性別」的來歷。

        讀者還可能發現,書中人物常在瑪利亞名字前面加上偉大的、無上的、全能的等等之類字眼,這也是仿自宗教的做法。如佛有十號(佛、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、無上士……),基督教的上帝有天父、主、全能者、創造者…等稱號,伊斯蘭教的阿拉有九十九個稱號,印度教的更多,克拉克(Arthur C. Clarke)甚至以此寫了一篇科幻小說《諸神的九百億個名字》。

        瑪利亞的形象還受到克拉克的小說及電影《二○○一年太空漫遊》影響,該故事中的太空船中央電腦HAL令所有看過電影的人印象深刻,HAL在電影中只以一個紅色的監視鏡頭現身,但仔細一想,那個紅色的眼睛其實是分佈整部太空船的電腦線路的一個末端而已,太空人可說是生活在電腦的腹中。HAL冷靜的語氣和紅色的眼睛,構成了瑪利亞給人的基本印象。

        瑪利亞是一部目前仍在理論中的量子電腦,它採用「仿生物」的思維方式,它的思緒複雜,但缺乏豐富的感情,若它有感情的話,也往往被理性遮蔽了。它可以為了全體最大的利益,消滅某些個體,這又不得不提及艾西莫夫(Isaac Asimov)的正子機器人丹尼爾所帶來的啓示。

        艾西莫夫的「機器人系列」中,機器人的行為受制於「機器人學三大法則」,其中「第一法則」(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,或袖手讓人類受到傷害)最為重要,第二、三法則也必須在不違背第一法則下方得執行。但不死的正子人丹尼爾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後,為自己加入了一條凌駕於「第一法則」的「第零法則」(機器人不得傷害全體人類,或袖手讓全體人類受到傷害),自此,它就可以罔顧單一人類的安危,而只需照顧全體人類的福祉。

        量子電腦瑪利亞,正是服從「第零法則」的。

        總而言之,這是一部具有母性的巨型中央電腦,它生之於服務人類,終之於保護全人類,所以具有母神、創造者的角色。

        瑪利亞是整部故事的靈魂人物,要是說主角正思代表了「動」、追求未知、勇猛前進的角色,瑪利亞代表的就是「靜」(它無法移動)、保護過去、深謀遠慮的角色。人類文明百廢待興,它盡力控制資源,希望令這奄奄一息的文明重新來過。

        瑪利亞的形象是建構在那麼深厚的思慮上,我不會捨得令它在故事中消失,頭痛的是該怎麼讓它出現。為此,我還思考了一系列的前傳、後傳、外傳之類的,都因為對讀者而言太過枯燥而作罷。

        不過,瑪利亞終有再現江湖的一日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