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由於大家反應極快,提供了一些缐索,故再寫一文如下。
我說的當然不是波羅蜜,不然就不必問了。波羅蜜在本地叫大樹波羅,梵名nangka。其果身巨大,有時呈長形,果皮無尖刺,而是一粒粒隆起的「鈍刺」,像佛頭一樣。其果粒尖長,肉質較硬有咬勁,可撕成一條條,常被分開售賣,不會一整粒賣,撕成條狀後,可加入椰漿、煎堆、果凍同飲,增添風味。
另有一種稱之為cempedak,果身較圓,果粒也是圓形,肉質較多纖維,一口咬下去可拉出纖維絲,本地人有炸果肉來吃,或煮其種子撒鹽食之。
可查以下二詞來比較: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Nangka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Cempedak
由網上圖片可知其果皮內側與我照片不同。
不過多謝各位,正因如此我才想到要上wikipedia,一查之下,才知大家同屬Artocarpus,只有學名不同,終於查出!原來我們這種果子拼音Tarap,又叫Marang,由學名 A. odoratissimus可知其香味(odor)是特徵,其香味濃烈,一熟就香,原來它原產於婆羅洲,正是沙巴所在也!
且其十分畏寒,只宜種在緯度南北十五度之間,怪不得有人拿去沙勞越州(Sarawak)十分難種。
諸君可查此地: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arang
吾妻在吉隆坡數年,都未能找到此果,遍問亦無人知也,如今終於一解吾惑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