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       不知嗜寫的人有沒有注意到,書寫工具也會影響故事情節?
        我看大概少有作家會將一部小說完全編好大綱,再依序書寫的吧,創意和靈感總會在書寫當時不經意流出,所謂神來之「筆」,正是指此。
        可是現在還有多少作家在用筆寫呢?臺灣大部分新一代作家恐怕都是用打字的吧?尤其是注音輸入法。
        過去我曾注意到國際中文打字比賽常常是馬來西亞學生得冠軍,而且用的是倉頡輸入法。我當時就在想為什麼?可能因為倉頡是拆字形、注音是拆音,有時會寫會看的字未必會發音,而且打字的目的在將「字」打出來(而非將「音」打出來),所以倉頡以字形寫字只有一個步驟,注音卻需在腦中將字轉成音再轉成字,增加了步驟,不但佔用記憶體,也直接影響速度,甚至影響文字的呈現法。(當然這麼說未必正確,我在寫這篇文章時,用的是手寫板,腦中出現的就是音而非字)
        我本人強烈拒絕學習用鍵盤輸入,因為覺得用手指打字絕對不會跟用筆寫一樣,事實果然,我詢問過幾位作者,他們細細一想,皆有同感,覺得打字跟他們以前寫稿紙的感覺差好多,尤其是寫稿紙時小心怕錯,打字時可任意修改所以一改再改,個人的原味就少了很多。
        所謂「個人的原味」就如爵士樂的即興,同一首曲子,每次表現都會不太一樣,決定在當下的情緒和感覺,如果是一改再改的作品,每改一次,說不定就匠味愈增。
        於是,為了更容易輸入,我選了手寫板,十年來,將「蒙恬筆」從第一代用到最近一代,家裏的手寫板大大小小就有六七片。
        剛開始我依然用舊習慣:先用筆寫在簿子(不用稿紙),再用手寫板邊抄邊修,盡量保持原味,只修行文不暢的部分。
        後來漸漸直接用手寫板書寫,想說省下抄寫的時間,行之數年後,回首一看,發覺還是有很大不同!首先,手寫板的速度絕對不及直接寫在紙上,因為還要花時間確認呈現的字有沒有錯,再者方便性也比不上!以前寫極短篇,可以在上課無聊時隨手一紙一筆,在教授沒注意之下,飛快寫完一篇,這絕非任何電腦可比的。
        使用手寫板初期,仍然在寫《雲空行》,為了避免故事前後風格不同,堅持一直用紙筆寫到結束。後來用手寫板寫了多年,覺得到底還是不同,終於在「滅亡三部曲」最後一部《明日滅亡》後半部用回紙筆,那種當筆尖一碰到紙面便自動揮寫的暢快淋漓,只有「爽」字可以形容。
        現在呢?我是手寫板和紙筆參半,當用手寫板寫得有淤塞感時,我就用紙筆,三兩下可以揮出好幾頁。
        還有一種語音輸入,我是更加不想試的,因為說的和寫的更有差別,說的節奏和速度決定聽者入耳的感覺,未必適合入眼,因為眼是根據詞(而非單字)跳躍式閱讀的。聽說倪匡後期以語音輸入完成小說之後,他的風格乍變,有些讀者就不能接受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