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Feb 13 Fri 2009 23:55
2009台北之旅(一)還好來書展了
- Feb 01 Sun 2009 15:30
小心開張!
- Jan 15 Thu 2009 23:13
中學西用?- 聊三部西方作品中的中國
- Nov 30 Sun 2008 14:43
八寶粥
- Oct 19 Sun 2008 01:23
一隻蟑螂
- Oct 05 Sun 2008 00:48
明朝小說
- Sep 04 Thu 2008 13:01
盜版天國
2002年離開住了十一年的台灣,回到家鄉馬來西亞時,因為沒有像樣的書店而寂寞難耐,好不容易見到一家,賣許多台灣和香港的舊漫畫(後來還進口港台三個月前的舊雜誌),赫然發覺除了舊書,更多的是盜版書!
不特此也,居然還有一整套馬來西亞盜版的《雲空行》!
- Jun 17 Tue 2008 21:21
滅亡回顧(八)大空白
- Jun 12 Thu 2008 15:32
滅亡回顧(七)佛經與科幻
有人評論「滅亡三部曲」的兩部續集佛經成分太多,理由「或許是張草越來越虔誠之故」,我當初就料到會有此類言論,其實皇冠的編輯和科幻界的友人也曾勸我減少佛教成分,但經我解說之後,他們還是尊重我的創作了。
出一本書並不容易,一旦出版了就可能是「唯一版本」(因為賣不好會沒有下一刷),所以我希望作品中處處是作者的原意,不可向輿論低頭。
- May 13 Tue 2008 23:30
催淚電影
最近無意中看了一部日本動畫,是2007年的作品《秒速五厘米》(新誠海監製),全片分成三個短篇,是同一個角色初中、高中及出社會後的故事,而「秒速五厘米」是指櫻花掉落的速度。
- Mar 12 Wed 2008 16:59
滅亡回顧(六)瑪利亞原型
如果說「整部」滅亡三部曲有誰是主角的話,那麼會有兩位:一位是正思,另一位就是瑪利亞了。
瑪利亞是一部量子電腦,而且是量子電腦的原型機(prototype),算是實驗性的產品,因為在還來不及發展成可量產的機種前,人類文明就已經岌岌可危了。瑪利亞被堆積上越來越多的元件,功能越來越強大複雜,最終變成一部巨大的中央管理系統。
- Feb 05 Tue 2008 00:33
滅亡回顧(五)四位出家人
- Jan 22 Tue 2008 12:50
滅亡回顧(四)北京滅亡之後
- Jan 08 Tue 2008 23:45
這次回台北(三)怪不得當年會贏
這次在十二月回台北,找回了一很久以前知道卻差點忘了的事,認清之後,才明白怪不得四年前的兩顆子彈會讓他贏了。
我在台北坐上一趟路線不熟的公車,一開車就發現錯了,一位歐巴桑見我搭錯車,問我要去何處?我告訴她之後,她馬上很熱心的告訴我何站下車、再上何站等等,最後乾脆叫我跟地下車,因為她要下車的站就可以轉車,我下了車,為免再錯,想乘計程車,她忙阻止我,指著下一班公車:「就這輛!兩站就到。」果如其言,我很順利的到了目的地。
- Dec 13 Thu 2007 00:16
滅亡回顧(三)北京滅亡之前
早在決定《北京滅亡》這個名字之前,在以這個形式寫作之前,這個明末北京災變的故事極可能以另一種風貌出現。
我在一九九八年動筆寫《北京滅亡》,那年我大學畢業,早在這之前,我曾以一系列故事的形式構想「北京災變」這個主題該如何呈現……主角從未來世界來到明末北京,成為出家人,法號正思、自號鴆思,這個概念是一早確定的;他滿胸忿恨,因而自號鴆思,後來從學佛之中消除恨意,改回「正思」,也是一早就定好的主線。
- Dec 07 Fri 2007 21:30
滅亡回顧(二)易經與滅亡三部曲
我中學時對易經發生興趣,卻不得其門而入。
幸好大學考上台大,因為大一的國語是可以在二十種左右的課程中選修的,有老莊、詩經、周易、唐詩、宋詞、元曲、現代文學等等任選,其中老莊是熱門,我也十分喜愛,於是第一、二志願(忘了順序)就填了老莊和周易,結果當然是被選去周易了,因為傳說中易經是非常難的,所以選課時是大冷門,上課人數好像才十多人。
- Dec 06 Thu 2007 00:06
滅亡回顧(一)寫《北京滅亡》的第一道難題
回想決定要寫《北京滅亡》,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,那年是牙醫系大五。
接著,我到「中央圖書館」(現已改名「國家圖書館」)去翻查古籍,將所有資料複印下來反覆閱讀、畫缐、標點、整理,然後努力去消化之,務求做到前後貫通,才能理出整件事的脈絡。
- Nov 20 Tue 2007 23:31
一堆骨頭
我們唸牙醫系的,接觸到最多的骨頭就是頭骨了。
我們必須背下頭骨上每一片骨頭的名稱、每一個孔洞以及從孔洞通過的神經血管名稱、附在頭骨上的每一條肌肉等等。為了更清楚神經和血管的立體走向,我們全班分組,教授派給我們一組一個人頭骨(是真品哦!),大家輪流看,每人輪一天,學期結束後交還。